永乐高030net会员登录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机构,是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总资产超过110亿元,拥有包括4名两院院士在内的职工4,100余人。总部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在北京市昌平区-顺义区-怀柔区、河北燕郊-廊坊-雄安、山东德州-青岛-威海-乐陵、安徽合肥、福建厦门、上海、四川乐山、重庆...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我院即成立了研究生工作小组,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5年成立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部。

现有两个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另有分析化学、矿物加工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详情页

思想领航 赋能向新 有研故事系列展播(五)——百折不挠 勇攀高峰:国联研究院富锂材料创新团队成长之路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7-10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有研举办了“思想领航 赋能向新”优秀故事征集活动。参赛作品充分展现集团上下深入贯彻落实“1+360+N”有研特色党建工作体系,围绕中国有研作为中央企业行业院所“托底、引领和赋能”三大核心功能,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强化创新引领、履行社会责任、弘扬时代新风等方面作出的新贡献、新成就,生动讲述了有研人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奋斗故事。

本期推出“思想领航 赋能向新”有研故事系列展播(五)——百折不挠 勇攀高峰:国联研究院富锂材料创新团队成长之路

作者:国联研究院 任志敏 朱磊

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对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使用寿命等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对于电池总体成本也有着关键性影响。当前主流正极材料中高镍三元材料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磷酸铁锂材料容量已接近理论极限,亟待寻找新材料新技术,支撑动力电池新发展需要。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原材料成本低、热稳定性高、比容量高,被视为支撑高性能动力电池发展的首选材料。

针对行业迫切需要,围绕低成本、高安全、高容量电池富锂正极材料技术难点堵点,2020年,国联研究院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开发纳入重点技术方向,组建富锂材料创新团队,加快项目攻关,支撑锂电池技术迭代升级,为新能源汽车等战新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大局着眼,党建引领,践行初心使命-

2021年起,公司党委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党建业务融合,开展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围绕重点任务,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知难而进,每年都有新举措,每年都有新突破。

2021年,团队刚成立时成员只有5人,其中就有4名党员,他们各有所长,有的擅长材料制备工艺、有的擅长材料验证、有的擅长工程技术、有的擅长工程装备调试,团队结合成员所长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优势,突破了水洗工程技术及装备难点,成功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极低钴(含量≤1%)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完成了吨级工程化技术验证,对比主流三元材料成本下降20%,与客户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获横向项目收入600万元。

2022年,团队加强队伍建设,引进博士2人,硕士1人,与市场推广部联合组建突击队,共同攻关,最终使材料的比容量、循环性能、倍率性能等全面满足客户项目指标要求,并实现了产品销售,获批国家重大专项等超过1700万。

2023年,为了解决技术痛点,团队深入研究,开展富锂材料高温失效过程机制探索,提出了体相结构设计及限域掺杂等技术解决方案,材料高温性能和循环性能显著提升,当年成功实现成果产业化孵化转化,践行了团队初心,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力量。

-坚韧不拔,团结奋斗,勇于知难而进 -

科技创新,从来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成功见效的,需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受得起失败,久久为功,才会获得机会、实现突破。富锂材料团队负责人任志敏,热爱科研,性格沉稳,技术功底扎实,积累了多年的材料开发经验。他常说:要带着团队开发行业急需新技术,要快速推进新技术工程化应用,为公司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对种种技术难点,团队保持着坚韧的工作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发动所有队员直面难点、统筹各类资源协同攻关。前两年,公司材料实验室的装备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家伙”,为了用好现有公司资源,大家用心爱护它,避免维护不到位,影响“5+2,白+黑”的连续试验安排,拖后项目整体进度。同时团队深挖行业资源,与其他企业单位合作,盘活实验资源。为了加快实验进度,团队针对一个技术难点设计多个技术方案,并行实施,全年针对不同技术点合成材料样品超200个,制作扣电超1500只,比对不同技术方案优劣势,相继开发了分步烧结和表面稳定相构筑工艺,材料比容量从220mAh/g提升至290mAh/g,材料循环寿命从不足500周提升至3000周,材料的压实密度从2.3g/cm3提升到了3.0g/cm3,并完成百公斤级工程验证,助力锂离子软包电池0.3C比能量达到350Wh/kg!

为了从科学角度解决工艺问题,团队在大力推进技术攻关的同时,也在深入开展相关基础研究。通过搭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产气原位监测平台,分析产气特性和抑制方法效果,研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结构分布特性及其对电池电化学行为的影响,为材料的性能不断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 上下求索,志在高远,持续不懈追求 -

从市场需求反馈到实验室研究,再从实验室研发到最终服务市场应用,路程漫长曲折。为缩短进程,团队积极对接市场,赴宁夏、江西、福建、江苏等地,与客户及电池企业沟通交流,了解市场需求,研究将客户需求转化为材料研发可量化的技术指标,并通过与客户联合成立项目组,确保对接畅通。经过不懈努力,“氢氧化物富锂锰基材料关键技术”项目成果获得富锂龙头产业公司认可,签订技术授权协议,成果转化金额近3000万元。

荣誉属于过去,团队向往更美好的未来。面对材料工程化需要,团队完成了实验室扩建,前驱体合成能力提升了3倍,材料制备能力、粉体处理能力、扣电测试能力提高了1倍,为迎接新挑战做足准备。瞄准材料工程化目标,吹起冲锋号角,团队先后解决了从实验室百克级样品研发,产品百公斤工程放大,再到吨级工程化量产过程中材料性能差、批次不稳定等问题,助力有研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筹建及运营发展,为支撑中国有研新能源材料产业战略布局落地而不懈奋斗。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回望团队过去走过的奋进成长之路,大家倍感欣慰自豪,展望未来的创新之路更知使命担当。富锂材料创新团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有研精神”,坚韧不拔、勇攀高峰,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继续保持锂离子电池及材料产业国际领先地位贡献国联科技力量。